
爱浪凯旋集团董事长 胡智荣
4月14日—16日,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,主题为:“包容性发展:共同议程与全球挑战”。搜狐财经在博鳌现场专访了爱浪凯旋集团董事长胡智荣(原名胡荣强)。
在博鳌遇见胡智荣是个偶然,用他的话来说,“这就是缘分”。
起先,并没有注意到他名片上的内容。直到再次见到他,打开手中的名片,愣了一下,眼前这位文质彬彬,俨然君子的先生竟有几十个头衔。问他为什么要改名,胡智荣告诉记者,自己喜欢读书,受到易经的启发,调理身心,便改了个名字。与其他企业家不同的是,胡智荣没有谈及座右铭,但他却有一个著名的“1/3理念”,以此划分他的人生事业:慈善、文化和投资。
文化是软实力,将产业之火燎原华夏
搜狐财经:作为一个公众人物,您有这么多的身份,时间或许是个问题。我最关心的是您如何规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?
胡智荣:我有一个“1/3理念”,是关于人生事业的划分:教育、投资和文化。也可以用来规划生活的地域空间,1/3是在北京,1/3是在南方,香港、广州、深圳和中山,1/3是在国外。
再用这个理念规划我的工作,可以理解为,2/3的时间用来企业经营管理,1/3用在社会公共事业上,参与一些慈善活动。
搜狐财经:众多身份可以看见您的产业方向是以文化和投资为主,您现在产业的主要方向是什么?
胡智荣:地产和文化依旧是我们的重点方向。去年以来,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楼市调控政策,对地产市场的冲击是很明显的。目前,我们的投资在慢慢转向商业地产,挖掘二三线城市,找一些更好的项目。信贷政策收紧之后,开发商往往面临着资金链断路,一半以上的地产企业前景生死未卜,而我们的流动资金足够周转下一轮投资。
政府几轮调控后,多半地产商开始有意出市场。我身边很多朋友不投国内的地产,转向海外市场。譬如到韩国、日本周边地区,还有部分选择了加拿大、美国和欧洲。次贷危机后,美国楼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,去美国炒房就成了国内投资家们的新方向。此外,中国的投资家眼光也瞄准了欧洲庄园式地产。我身边的朋友有去买酒庄的,一个酒庄两三亿人民币,往往他们成堆地收购,坐等酒庄升值。也有一种休闲式投资,国内的投资客选择奥地利或北欧的一些国家,在宜居的城市进行投资,这种投资需求是养老或休闲娱乐。
搜狐财经:我们看到您的种种身份背后,和博鳌还有着不解的情缘。您之前组织了博鳌文化产业论坛,请您谈谈博鳌十年来的发展。
胡智荣:今年主要是参加华商分论坛的讨论。再者,博鳌论坛已经是第十届,这十年我每年都参会。作为一个十年的与会嘉宾,我见证了博鳌从无到有,从亚洲面向世界,会议的软实力在不断地提升。今年的博鳌增加了一些新的交流领域,譬如日本经济复苏。今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,改革开放后,中国经济一直强调转变发展方式,调整产业结构。未来的中国,必须要改变国有企业主导的地位,要不断壮大民营经济的队伍,所以,今年博鳌的组织者首次设置了民营经济论坛,把脉未来十年的中国经济,这就是一种进步。
邓小平当年提出,“科学进步是第一生产力”。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,一直在强调软实力的竞争。那么,文化就是软实力的符号。我提倡以文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平衡。通过博鳌文化产业论坛的成功举行,我们已经把文化引入到中山市,可以理解为一个先行的试点。未来一段时间,还将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,在更多的城市开展文化活动,进行产业投资,将文化之火燎原华夏大地。#p#副标题#e#
中山文化深厚,将精神财富惠及百姓
搜狐财经:为何想到把文化产业引进中山?
胡智荣:2005年,博鳌文化产业论坛在中山正式举行。中山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的城市,这里是孙中山先生的故居。辛亥革命至今也有一百年了,它在政治上、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。而且岭南文化是非常有特色的,南粤大地也融合着历史与现代的文化。
珠三角是中国经济的龙头,加工制造业的集聚地。家具、灯饰等手工制造业承接着全球的订单。今年两会时期,在钓鱼台国宾馆,中山新签了20多家中字头国企投资入驻。这些一千多亿的合同都签到中山去了,可见中山的投资环境十分优越。
搜狐财经:中山的条件可以承接大型会议吗?下一步会选择什么样的城市推进?
胡智荣:下一届肯定要办在别的城市,我们考虑过无锡、青岛等。博鳌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先生一直支持文化产业与博鳌论坛的嫁接,他对中山的文化环境表示了肯定。之前,有9个城市申办文化产业论坛,而相中中山也另有他因。当时,中山市为迎接论坛专门投资建设了一个文化中心,留下了很多活动场所。就好比2008年奥运会留下的鸟巢一样,这些文化场馆不仅仅留给了百姓物质财富,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资源。
另外,当时考虑到这是一次国际会议,邀请了很多国内外政要,交通住宿等接待条件要成熟,而中山在这种硬件设施上也是非常高规格的标准。中山的人口不多,但民风比较淳朴,是一个宜居城市。中山的交通有一个“一小时圈”概念,周围有五个国际性机场,分别是香港机场、澳门机场、广州机场、珠海机场、深圳机场。一个城市一小时内能到达五个国际机场,全球范围内都少见。
搜狐财经:我有一个疑问,每年都会召开各种形式的论坛,比如您发起的文化产业论坛,它究竟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?
胡智荣:以珠三角为例,论坛的召开可以形成对产业的提升。政府是非常重视的,是对外宣传的窗口。老百姓也很重视,会议的背后会对当地的消费旅游带来一定的刺激。表面是一个国际会议,看起来大家是在那里交流,但招商引资可能就会形成,意义是立竿见影的。长远的看,能够让很多老百姓享受这种文化的受益,满足了精神层次的需求。
像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对当地的经济促进作用不会很明显,这样的会议是以交流为主,主要结成理论性果实,而文化产业论坛则是实质性的交流合作。我个人提倡行业性论坛多发展,找到合适的城市去推广。这对地方经济提速,包括百姓素质提升,是无法用数字比拟的。
华人很爱国,是祖国前进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
搜狐财经:您参加华商论坛也是首次召开,您能给我们谈谈华商论坛的意义吗?
胡智荣:从华商角度来说,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,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,再到2009年国庆60周年的辉煌,包括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办,甚至我们看到2010年底推出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,是在向世界发出信号,中国已经强大。这使得五千多万的海外华人华侨爱国心怦然凝聚。华商论坛虽然是博鳌论坛这种国际性会议的分支会议,但背后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。华人大多是爱国的,必须让他们多了解祖国。通过一个论坛或者是其他形式的交流合作,把华商真正地凝聚在一起,这是所有人要共同努力的。海外华人华侨回国后会更踊跃,会更加尊敬自己的祖国,会对祖国进行各种形式的投资等等。
搜狐财经:我们注意到您有一个身份是世界华人协会主席,作为主席,您如何去凝聚华人的力量?
胡智荣:我加入世界华人协会有18年,1992年被选为协会副主席,再到2006年升任协会主席,见证了世界华人协会的历程。多年前,我走访了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,拜访了一些华人华侨。我发现,年纪越老的就越爱国,越年轻的就容易被外部社会环境同化。早些年,华人华侨在美国或多或少地会受到歧视,他们都是靠“三把刀”闯天下,厨师菜刀、理发师剪刀和黑社会杀人的刀。这三把刀打天下,自然就觉得很弱,实质上是一群弱势群体。当时,做过会计或者牙医已经是很高层次,而往往这部分人是极少的。当时,也打不过西方人,生存状态是非常糟糕的。
而在东南亚一带,像马来西亚、印尼、菲律宾等国,华人华侨地位则非常高,大多都是当地首富。在这种不同的环境下,我们针对不同的华人现状,在各国成立了分组,凝聚华人的力量。在国家领导人出访的时候,大家一般都会聚在一起,讨论合作发展,谈谈祖国的进步,找到共鸣。
改革开放初期,很多华人回国投资,大家回去都说自己亏了。而改革开放三十年后,华人回国创业投资,赚钱成功的例子有很多很多,这证明了祖国在发展,对华人的包容性越来越强,甚至会开放一些投资绿色通道。而博鳌华商会议的举行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,让更多的华人看到祖国的进步,看到祖国投资环境的优越性。
企业多元化,别跨界太大以免水深失足
搜狐财经:现在国内的企业都在做大做强,布局多元化产业链,导致企业变成空架子,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?
胡智荣:我认识企业的发展应该有主业,主业健壮后再去考虑是否延伸产业链。我们的企业家往往都是好高骛远,没打好地基则考虑盖大楼。此外,跨行业太多,多元化的发展风险很大,大家不能光凭“天时地利人和”,要有自己的主业方向。明明你是做玩具的,非要发展生物制药业,这就不妥。这是两个毫不相干的领域,市场和团队都必须变更,风险是在所难免的。我们有一句老古话叫“万变不离其宗”,做企业也是如此。在我看来,国内的企业如果要拓展产业链,选择一到两个相关行业就好,不能跨界太大,以免水深失足。